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是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它包括了合同法、侵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等多个部分。
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绶约赔偿原则等。这些原则是民法的基石,决定了民法的基本面貌和运行方式。
民法的主要法律包括合同法、侵权法、婚姻家庭法和继承法。合同法规定了民事权利义务的设定、变更和终止的规则;侵权法则明确了侵犯他人民事权益应承担的责任;婚姻家庭法则规定了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变更和解除的规则;继承法则规定了个人财产的继承权。
总的来说,民法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它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法律,对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