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予是指送财物或他物给人,是一种单方面的行为。 赠与则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是双向的。
赠与,是指无偿给予他人财产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赠与行为非常普遍,如朋友间互相赠送礼物、家庭间的财产分配等。然而,随着赠与行为的日益增多,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为您介绍赠与的法律规定及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赠与的相关法律问题。
一、赠与的法律规定
赠与的主体
赠与人可以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时,应当具有充分的民事行为能力,并对赠与行为的真实性、自愿性承担法律责任。
赠与的客体
赠与的客体可以是合法财产,包括不动产、动产以及其他财产权益。同时,赠与的财产应当具有法律上的价值,不能是违法、无主或者无法确定价值的财产。
赠与的形式
赠与形式可以分为公证赠与、普通赠与和其他形式。公证赠与是指通过公证机关进行的赠与行为,具有法律效力;普通赠与是指当事人之间直接进行的赠与行为,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其他形式包括委托赠与、公益性赠与等。
二、赠与的注意事项
明确赠与意愿
在进行赠与时,赠与人和受赠人都应当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避免产生误解或纠纷。双方可以签订赠与协议,明确约定赠与的财产种类、数量、价值等内容。
注意税收问题
根据国家税收法规,具有合法所得的个人在赠与财产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个人所得税。因此,在进行赠与时,需要注意税务问题,合理规避税收风险。
避免恶意逃避债务
有些债权人可能会利用赠与行为来恶意逃避债务。因此,在进行赠与时,应当注意避免恶意逃避债务的风险。受赠人应当确保自己具备承受赠与财产的能力,否则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留意知识产权问题
在进行技术类、知识产权类的赠与时,需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受赠人应当确保所取得的技术或知识产权具有法律效力,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进行赠与时,各方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明确意愿,注意税收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以确保赠与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