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工档案是一份重要的人事资料,包括员工基本信息登记,如姓名、性别、部门、职位、出生年月、学历等。员工入职相关审批文件,包括入职审批表、薪酬确认函、试用期岗位职责与目标计划等。员工各类证件。员工各类在职资料。员工参加重要会议、培训的统计与履历表。员工在企业里的岗位异动记录。员工调薪、奖惩记录。劳动合同及保密协议等相关文件 。
职工档案是记录职工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历、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等重要资料的文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本文将从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对职工档案管理进行探讨。
一、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职工名册、职工档案等管理制度。第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职工个人信息保护情况告知职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本法规定保管劳动者档案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建立个人账户,并定期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个人账户情况。
二、实际操作
职工档案的建立:用人单位应当在职工入职时为其建立职工档案,并将职工档案妥善保存。职工档案应包括职工个人信息、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评定材料、工作经历等相关内容。
职工档案的更新:用人单位应当定期更新职工档案,如职工晋升职务、参加培训、获得荣誉等,都应及时补充到职工档案中。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注意保护职工个人信息安全,防止泄露。
职工档案的查阅:用人单位可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为职工提供查阅自己档案的机会。但在查阅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当遵循保密原则,不得随意泄露职工个人信息。
职工档案的移交:当职工离职时,用人单位应当将职工档案移交给新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将离职职工的档案及时报备劳动行政部门。
职工档案管理涉及多个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职工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注重职工隐私权的保护,提高职工满意度和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