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出轨”是指对伴侣以外的人产生了感情。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扩大,人们交通发达便利,原来那种对相对于婚姻伴侣从一而终的观念受到了挑战和冲击。离婚率成倍增长。很多男女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没有选择离婚,而产生了婚外情。
一、精神出轨的概念与界定
精神出轨,又称心理出轨,是指在婚姻关系中,一方在心理上对另一方产生了背叛行为,但并未实际进行身体上的不忠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情感上的疏远、冷漠、忽视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精神出轨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精神出轨进行解读和分析,以期为公众提供有关法律知识。
二、精神出轨的法律解读
精神出轨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精神出轨并不直接构成侵权行为。因为侵权行为通常要求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而精神出轨并没有直接侵犯到他人的权益。然而,如果精神出轨导致了婚姻关系的破裂,那么受害方可以依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要求赔偿损失。
精神出轨是否影响离婚赔偿金的计算
在我国离婚诉讼中,精神出轨被认为是影响夫妻感情破裂的法定事由之一。因此,在判决离婚时,法院会酌情考虑双方的精神出轨情况,以便判决离婚赔偿金的数额。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离婚赔偿金 = (夫妻共同财产总额 × 0.5) - (实际分得的夫妻共同财产总额 × 0.3)
其中,实际分得的夫妻共同财产总额 = 双方各自的财产总额之和 - 婚前个人财产总额 - 婚后赠与给对方的财产总额 + 婚后双方共同还贷款项
精神出轨如何承担民事责任
虽然精神出轨本身不构成侵权行为,但如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导致离婚、家庭破裂等,那么出轨方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具体来说,出轨方可能需要支付离婚赔偿金、抚养费、赡养费等。出轨方还需要承担因精神出轨所导致的道德谴责和社会舆论压力。
三、结论
精神出轨作为一种新型的家庭纠纷,其法律性质尚不明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家庭伦理观念的不断更新,精神出轨现象可能会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因此,了解精神出轨的法律含义和法律责任,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为公众提供有益的法律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