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十七条,残疾辅助器具费是指因伤致残的受害人为补偿其遭受创伤的肢体器官功能、辅助其实现生活自理或者从事生产劳动而购买、配制的生活自助器具所需费用。其性质属于受害人增加生活上需要而支出的必要费用,这种费用支出的损失同侵害行为具有相当因果关系,对于受害人的这种损失应当进行赔偿,以填补受害人的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6条规定:“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群体的权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益,法律对辅助器具的使用和推广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将探讨辅助器具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与保障,以期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一、辅助器具的概念及其在法律领域的重要性
辅助器具的定义:辅助器具是指能够帮助残疾人维持生活、改善生活质量、参与社会活动的器具、设备或技术产品。
在法律领域的重要性:辅助器具在法律领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利;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参与。
二、辅助器具的法律保障
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辅助器具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产品质量监管:国家对辅助器具产品实施严格的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其安全、有效、适切地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信息公开与透明: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辅助器具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让残疾人及家属了解相关政策、标准和使用方法。
优惠政策: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和生产辅助器具,为其提供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政策。
教育与培训:国家加强对残疾人及其家属的辅具知识普及和培训,提高他们正确使用辅具的能力。
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便利、高效的辅具使用服务。
三、结论
辅助器具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与保障对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参与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辅具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辅具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生活环境。同时,全社会也应关注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共同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