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3年5月,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37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1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4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80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71万亿元 。
居民储蓄是指个人或家庭将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备将来购买商品、支付债务或实现其他目的。在我国,居民储蓄受到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监管,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关于利息,我国的《合同法》规定,借款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利息。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利息,无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支付。这一规定保护了借款人和存款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了利息纠纷。
关于税收,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投资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都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居民储蓄所得也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申报纳税,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关于银行监管,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依法接受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商业银行合法合规经营。我国还设有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存款人的基本权益。如果居民在银行存款遇到问题,可以向存款保险机构申请赔付。
居民储蓄在我国受到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监管,旨在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我们应当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合理安排储蓄计划,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