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离婚诉讼中,夫妻仅有一套房产(商品房),在分割时,应优先考虑判决房屋所有权归一方所有,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给予另一方经济补偿;次之,将房产拍卖,判决分割售房款;最后才能考虑判决房屋所有权归二人按份共有,并对使用进行协商。
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夫妻离婚时,名下唯一住房不能分割,也并未规定必须要将这一套房子判给夫妻任意一方。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遵循夫妻双方意思自治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理。
在中国,婚姻法规定了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应当进行分割。房产作为常见的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也需要进行分割。本文将为您介绍离婚房产分割的法律相关问题。
一、房产归属原则
如果房产是夫妻一方在婚前购买的,那么该房产属于婚前个人财产,离婚时无需分割。
如果房产是夫妻双方在婚后购买的,或者婚前一方购买但婚后双方共同还贷的,那么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需要进行分割。
如果房产是夫妻一方继承或受赠的,但没有明确表示归一方所有,那么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需要进行分割。
二、房产分割方式
法院判决分割:根据夫妻共同财产的原则,离婚时房产应当进行分割。如果双方对房产分割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房产分割比例。
协议协商分割:夫妻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协商的方式确定房产分割方案。协商成功的,可以签订协议书,按照约定执行。
三、注意事项
离婚房产分割涉及到财产权益,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公平公正,确保双方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如果房产存在抵押贷款等债务问题,离婚时需要考虑清偿债务后再进行分割。
如果房产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双方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确保房产分割过程合法、合规。
离婚房产分割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分割方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在处理离婚房产分割问题时,建议当事人充分了解法律规定,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