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政务处分法:规范公职人员行为(政务处分法条例全文)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5-08-12 16:33: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是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旨在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

您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中找到全文。

政务处分法是规范公职人员行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制度。该法旨在通过对公职人员的政务处分,确保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行,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政务处分法明确了政务处分的适用范围、程序和依据,以及政务处分的方式和种类。根据法律规定,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如果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将依法受到相应的政务处分:

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违反法定职责,对公共财产、国家秘密、人身权、财产权等造成严重损害的;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有其他违法行为,妨害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正常运行的。

政务处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调查取证: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取证,收集相关证据;

审查决定:根据调查取证的结果,依法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审查决定;

公开宣布:对审查决定的内容进行公开宣布,接受社会监督;

执行处分:按照审查决定的内容,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政务处分。

政务处分方式和种类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六种。根据公职人员的违法情节和后果,依法选择适当的政务处分方式和种类。

政务处分法的实施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于规范公职人员行为、促进政治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对政务处分法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确保政务处分法的有效实施。同时,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