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管理流程包括: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编制投标书并进行投标,签订施工合同,选定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接受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组建项目经理部,企业法定代表人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项目经理部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开展现场施工管理,完成竣工验收。
此外,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流程还包括: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流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作流程,建设项目准备阶段工作流程,招投标基本流程,合同签订流程,施工准备流程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施工管理流程中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从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探讨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一、施工前阶段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土地使用权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前,需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土地使用权纠纷。应对策略:在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前,应充分调查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手续齐全,避免因土地使用权问题引发纠纷。
环保审批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前,需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环保审批不通过的情况。应对策略:在申请环保审批时,应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环保要求,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审查工作,及时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
建设规划许可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前,需取得建设规划部门的许可。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建设规划许可不通过的情况。应对策略:在申请建设规划许可时,应确保设计方案符合规划要求,积极配合规划部门的审查工作,及时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
二、施工中阶段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安全生产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应对策略: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文明。
合同履行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合同履行纠纷。应对策略: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遇到纠纷,应及时协商解决或诉诸法律途径。
工程款支付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款支付是一个重要环节。应对策略: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工程款的支付时间和方式,确保工程款支付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实际支付过程中,如遇到纠纷,应及时协商解决或诉诸法律途径。
三、施工后阶段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质量验收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验收。应对策略: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整改并重新验收。
保修期维权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进入保修期。应对策略: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协调,明确保修范围和期限,及时处理保修期内的问题。如遇保修期维权纠纷,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施工管理流程中的法律问题涉及多个方面,企业应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注重合同管理、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