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职工婚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
具体来说,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删掉了有关鼓励晚婚晚育的规定,此后,国家法定婚假为3天。
婚假是指在结婚时,员工享有的一定天数的休假。根据中国的《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婚丧休假的规定》,婚假的具体天数有所不同。本文将详细介绍婚假的法律规定及相关解释。
一、婚假的法律规定
《劳动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男女职工结婚,依法享受婚假。具体天数为:双方晚婚的,增加婚假十天;双方早婚的,减少婚假十天;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增加或者减少婚假。
《国务院关于职工婚丧休假的规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婚丧休假的规定》,职工本人结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请假,假期一般不少于三天。双方都是本单位职工的,可以连续享受假期。职工本人结婚,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假期。
二、婚假的天数解释
双方晚婚的,增加婚假十天
晚婚是指男方年满25周岁,女方年满23周岁的婚姻。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双方晚婚的,增加婚假十天。这里的“十天”包括了双方晚婚前已经享有的法定节假日休息时间,以及结婚当天的一天假期。
双方早婚的,减少婚假十天
早婚是指男方年满22周岁,女方年满20周岁的婚姻。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双方早婚的,减少婚假十天。这里的“十天”同样包括了双方早婚前已经享有的法定节假日休息时间,以及结婚当天的一天假期。
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增加或者减少婚假
除了上述提到的晚婚和早婚情况外,职工本人结婚还可能遇到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例如:职工与配偶一方因工作关系调动到异地,且双方已连续工作满一年的;职工与配偶一方是现役军人,或者曾经是现役军人的等。在这些情况下,职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申请增加或者减少婚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婚丧休假的规定》,我国职工结婚时享有一定的天数的法定休假。具体的婚假天数取决于职工的结婚年龄和是否符合其他相关法律规定。在实际生活中,职工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合理安排婚姻生活与工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