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法律快车的资料,未成年犯故意伤害罪的判刑是根据其具体年龄以及犯罪情节决定。如果其不满十四周岁的,则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即不会被判刑;如果是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在中国,故意伤人行为是受到刑法严格规定和制裁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对于故意伤人的刑罚,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伤害程度:根据受害人受伤的严重程度,可将故意伤害罪分为轻伤、重伤和特别重伤三个档次。轻伤罪的刑罚为拘役或罚金;重伤罪的刑罚为有期徒刑三年至十年;特别重伤罪的刑罚为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或无期徒刑、死刑。
犯罪动机: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动机是影响判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犯罪动机恶劣,如报复、寻衅滋事等,将依法从重处罚。相反,如果犯罪动机较为单纯的意外伤害,刑罚相对较轻。
赔偿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受害者已经得到足够赔偿的情况,法院可能会考虑减轻被告人的刑罚。这是因为赔偿可以有效地弥补受害者的损失,并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以一起故意伤害罪为例,张某因与邻居发生纠纷,用砖头砸伤了邻居的头部,导致邻居颅脑损伤。经鉴定,邻居的伤势属于重伤。张某在案发后主动投案自首,并赔偿了邻居一定的医疗费用。法院最终以张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赔偿邻居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十万元。
故意伤人行为的刑罚标准因伤害程度、犯罪动机和赔偿情况等因素而异。在实际司法审判过程中,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法律的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