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021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的意见》中提出,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提高个税起征点不仅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还有助于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进而实现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升。本文将从法律变革的角度,探讨提高个税起征点对我国税收制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背景分析
个税起征点是指个人所得税征收的起点,即纳税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其他所得时,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金额。自1980年我国实行个人所得税制度以来,个税起征点经历了多次调整。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税起征点相对较低的问题日益凸显,亟需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法律变革
为了提高个税起征点,我国政府在2018年实施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将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此次改革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调整个税起征点: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情况,适时调整个税起征点,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扩大税率级距:适当提高高收入群体的税率,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税率,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
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允许纳税人在计算个税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附加扣除,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简化税收征管:优化税收征管流程,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纳税人的办税成本。
三、意义与影响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随着个税起征点的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将得到有效缓解,有利于提高民生福祉。
保障纳税人权益: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通过调整税率级距和增加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的实际纳税额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有利于维护纳税人的利益。
实现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助于实现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税起征点相应上调,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促进社会福利的提升: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的提升。随着税收负担的减轻,纳税人将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事业中,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四、结论
提高个税起征点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纳税人权益、实现财政收入合理增长以及提升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国将继续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个税起征点和税率结构,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税收制度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