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工作的意见》,车龄10年以上的一年一检,车龄15年以上的取消一年两检。
在中国,车辆年检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车辆所有人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对车辆进行定期检验。那么,车辆究竟多久需要进行一次审车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读。
一、审车周期
新车上牌后6个月内:新车在领取行驶证后的6个月内,应当进行首次检车。首次检车的主要内容包括外观、内部装饰、发动机、底盘等方面。
首次检车合格后的12个月内:对于首次检车合格的车辆,从第13个月开始,每两年需要进行一次年检。如果在这两年内发生过重大事故或者改装过车辆,则需要提前半年进行年检。
超过两次年检期限未检车:如果车辆超过两次年检期限未进行检验,交警部门有权依法予以查处,并对驾驶员处以罚款等处罚。
二、法律责任
未按照规定期限进行年检的车辆所有人,将面临罚款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五条规定,未按照规定期限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未按照规定期限进行年检的驾驶员,将被视为无证驾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未按照规定期限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对于伪造、变造、买卖机动车辆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等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车辆年检制度是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公共利益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法规。车辆所有人应当遵守审车周期,按时进行年检,以免承担法律责任。同时,交警部门也应当加大对年检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广大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