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年终奖是否发放,应遵循“公平合理”原则。在实践中,劳动关系双方对年终奖的确定大致有三类原则:一类是劳动合同约定,一类是规章制度规定,还有一类是由企业管理者自行决定的 。
如果用人单位决定不发放年终奖的,应对劳动者不符合年终奖发放条件进行举证,如劳动者考核不合格、未达到绩效要求、用人单位未盈利、劳动者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等理由。基于公平合理原则,用人单位在以上述理由决定不发放劳动者年终奖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年终奖作为员工的一种激励措施,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然而,在制定和实施年终奖方案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法律规定,以确保既维护自身权益,又保障员工权益。
一、年终奖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支付制度,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年终奖作为工资的一部分,应当遵循这一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年终奖的发放没有明确规定,但要求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因此,企业在制定年终奖方案时,应确保与员工的劳动合同相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应当按照法定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为员工发放的年终奖,也应按照法定税率缴纳税款。企业在制定年终奖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税收优惠政策,以降低税收负担。
二、企业权益与员工权益的平衡
企业应当合理确定年终奖的发放标准和比例,以体现自身的经营效益和员工的工作贡献。同时,企业还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年终奖纳入企业年度工资总额的范围,确保不违反劳动法的规定。
企业在制定年终奖方案时,应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需求,使员工参与到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企业还应通过民主协商、集体合同等方式,明确员工的年终奖权益,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三、税收优惠的运用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调整年终奖的计税方法,降低税收负担。例如,企业可以将部分年终奖设置为延迟纳税,或者在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税率和扣除项目。
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应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虚报、冒领、骗取税收优惠等行为。同时,企业还应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告相关情况,接受税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年终奖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法律规定,平衡企业权益和员工权益,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