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耳聋残疾认定及法律保障探析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10-22 09:33: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耳聋作为常见的一种残疾,其认定及法律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耳聋残疾认定的依据、标准及法律保障进行探讨,以期为残疾人权益保护提供参考。

一、耳聋残疾认定的依据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残疾是指因某种原因,生理、心理、智力、感觉等方面丧失部分功能或者完全丧失功能的状态。耳聋属于听力障碍,符合残疾认定的基本条件。

《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

《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是国家对残疾人进行评定的主要依据。其中,听力残疾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等级,耳聋程度以听力损失程度为主要依据进行评定。

二、耳聋残疾认定的程序与要求

申请:残疾人或其监护人向当地残疾人联合会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

检查与诊断:由专业医生进行听力测试,出具听力损失证明。

评定:参照《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对听力损失程度进行评定。

公示:评定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批准:经过公示后,由当地残疾人联合会或残联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三、耳聋残疾的法律保障

教育权: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提供便利条件。

就业权: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用人单位不得歧视残疾劳动者,并应当为残疾劳动者提供适应其工作条件的辅助设施和技能培训。

社会保障权: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无障碍环境建设:国家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便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耳聋残疾认定及其法律保障是我国残疾人权益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